重访徐虎,是个偶得的机会。在中宣部、中组部、全国总工会、团中央等11个部门组织全国亿万群众开展的评选“双百”人物活动中,曾先后于1989年、1996年、2000年、2005年4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徐虎,无比光荣地成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日前,徐虎从上海赴京参加中央召开的“双百”人物表彰大会。9月14日晚,刚开完会的徐虎来到他非常熟悉的“娘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机关大院,与新朋老友们重聚在了一起。于是,记者也就获得了一次重访徐虎的机会。
1996年3月,记者随首都新闻采访团南下上海采访徐虎,写下了关于徐虎的4篇通讯和其他相关报道。是年6月,原建设部和北京市城建工委联合邀请徐虎、李素丽、范玉恕等5位劳模代表游览颐和园、香山公园和北京植物园,记者有幸随行采访并撰文《融入美丽山水的怀抱》。8月,大型诗情话剧《徐虎师傅》进京演出,徐虎随剧团来京,受命报道该剧演出盛况的记者又与戏里戏外的徐虎亲密接触,写下一个整版的剧评和演出花絮。
转瞬十多年来,徐虎的名字和形象经常出现在记者的回忆和思绪中。这十多年中,徐虎不仅又先后两次当选为全国劳模,如今,又与时传祥一起,作为建国60年来全国建设系统最杰出的劳模代表,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这使记者再次深切地感动。党和人民终究会把最崇高的荣誉,献给那些虽然一生平凡,但却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精神境界的人。
他曾被誉为“19点钟的太阳”
徐虎出生在上海市郊的一位菜农之家,1975年因征地进了城,成为上海市普陀区房管局中山北路房管所的一名水电维修工。当时,中山北路以老旧公房为多,居民家中水电故障频繁。但当时房管所和其他单位一样,“大家下班我下班”。而下班后的时段正是居民家中用水用电高峰,也是故障高峰,由于无人去及时维修,给居民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和困难。1985年6月23日,徐虎在所辖地区居委会、电话间、弄堂口挂出3只报修箱,上书:“凡附近公房居民遇到夜间水电急修,请写清地址,将纸条投入箱内,本人将为您提供维修服务。开箱时间:19时。徐虎。”
这3只报修箱不久便成为轰动大上海的新闻。而每晚19时开箱,使徐虎给了自己一个铁一般的约束,给了居民一个金子般的承诺。每到此时,不管刮风下雨,酷暑严寒,徐虎准时背上工具袋,骑着自行车,直奔3只报修箱,按照报修条上的地址,一家又一家地义务登门服务。
这3只报修箱一挂就挂了13年,直到后来被“徐虎热线”所取代。13年中,徐虎义无反顾,一如既往,从未失信过一次。
13年,“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成为一种颂遍大上海的“徐虎精神”。
13年,对一个承诺的坚守,足以锻造一个精神的品牌,徐虎被普受其惠的居民们颂称为“19点钟的太阳”。
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一人垂范,带出先进成行”。这是对出现在上海的“徐虎效应”的真实写照。从“徐虎第二”到“徐虎第六”,从编号的“徐虎”到未予编号的庞大的“徐虎兵团”,从“徐虎手册”到“徐虎语音信箱”,从“徐虎热线”到“徐虎网络”,从“虎”辈纵横大上海,到徐虎成为全国物业领域一面闪光的旗帜,徐虎,作为市场经济新形势下无私奉献精神的一个化身,呈献给了时代一个精神的春天。
他与时代一起成长
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上海变了,变得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国际化。
徐虎也变了,他在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一起成长。
1998年以后,徐虎告别了水电维修岗位,开始从事物业管理工作,历任徐虎物业经营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支部书记、上海西部企业集团徐虎物业有限公司物业总监等职。
从普通的水电维修岗位到集团企业中层管理岗位,角色变了,称谓变了,然而徐虎“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信念却丝毫未变。他努力钻研“本帮”物业和现代经营管理理论,撰写了30多篇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论文,致力于从更广阔的范围和更高层次上为城市居民安居乐业奉献才智。
而在日常工作中,徐虎也从未远离劳动岗位。他经常深入班组,在与工人们一起上门服务的同时搞好传帮带,从干活到与居民说话的语气,从怎样做事到怎样做人,他都细心教习,使企业成了一个公民思想道德实践基地。
在各种义务劳动中,徐虎的劳模本色一次次凸现。他和普通员工一样,穿上黄马夹,走上街道,走进小区,走入树丛,舞动笤帚扫净道路,挥起铁锹铲走冰雪,使用火钳夹起垃圾……
在徐虎身上,变与不变是相对的。变的,只是身份、地位,不变的,是信念,是精神,是品格,是劳模的本色。
他就是在这相对的变与不变之中,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伴着时代的成长而成长。
他对金钱和“有偿服务”的诠释
徐虎走上企业领导岗位后,遇到的最棘手问题便是精神与金钱、义务与有偿的观念碰撞。过去,徐虎为民服务,完全是义务的。而现在,西部集团旗下有9个物业公司,管理着800万平方米售后公房、400万平方米商品房的物业。不但工作量巨大,企业的生存压力也很大。尽管物业属微利行业,收费很低,但物业公司与业主的摩擦却在所难免。受长期的福利性住房的传统影响,一些业主的物业消费理念尚未形成,舍得花几十万元、上百万元购买和装修房子,交物业费时却非常计较。
在这种情况下,徐虎的劳模桂冠和“明星效应”事实上成了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所有业主都信赖和期望得到“徐虎式”的优质服务;另一方面,一些业主又在潜意识中把物业公司的正常经营行为与徐虎个人的奉献行为相混淆,使得无私奉献与有偿服务形成了矛盾。
对此,徐虎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和心血。他经常深入社区听取业主意见,及时处理群众来信,妥善解决物业纠纷,用真情化解矛盾,用企业经营的普遍法则和本质特征去诠释“有偿服务”,引导业主建立正常的消费理念。
同时,徐虎物业公司始终坚持一流的服务。盈也罢,亏也罢,真心为民服务的精神一刻不丢,一丝不变。在上海庞大的城市服务业中,“徐虎热线”和徐虎物业公司的知名度、美誉度始终名列前茅,“徐虎精神”始终熠熠闪光。
徐虎是个极诚实的人。身为全国著名的劳模和服务明星,却不避讳自己对金钱的态度。他坦言:“作为物业企业,上门服务可以免收钱,但员工劳动成本、维修材料成本是企业化运作中必须直面的现实,该收的必须收,否则就是对企业、对国家不负责任”;“作为劳模个人,我有时候也想钱,也必须得有钱,我非常想劳模也能致富起来,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觉得,向徐虎学习不错嘛,劳模也能富起来,也能过好日子。”
徐虎今年已59岁,谈及他明年退休后的打算,徐虎坦陈,他想创办一家民营物业公司,并希望能有所盈利。这是因为,他和爱人的退休金都有限,在高消费的上海生活会比较拮据。另外,他觉得借着工作好多活动活动身体,否则,免疫力会下降,衰老得会更快。
听着徐虎这极朴实、极诚实的话,记者心中顿生感悟: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真实的徐虎。这个戴着1200度近视镜,看上去稍嫌木讷的徐虎,所以能“感动中国”,最重要的美德,大致就是他的真实——真实的人格、真实的理想和真实的表里。
忽又想起他曾拥有的“19点钟的太阳”这个美誉。“19点钟的太阳”无疑已是夕阳。而夕阳无疑比骄阳更绚丽、更诗意、更怡人。
如今,徐虎已渐入人生历程的“夕阳期”。但记者相信,“感动中国”的“徐虎精神”,永远不会衰老。它将化为共和国的集体记忆,历久弥新;它将融入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思想的宝库,世代传承下去。 殷敖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