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牛皮癣”越来越少,集贸市场秩序井然、地面整洁干净,小街小巷占道经营的现象有明显好转,巷道通畅无阻……随着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逐步深入,象山区环境卫生得到了有效改善,市民群众的满意度也不断提升。
象山区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当作“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形成了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城区群众踊跃参与的良好格局“一个城区只有具备了整齐清洁的市容市貌,畅通有序的交通,规范优质的服务水平,才有凝聚力、吸引力。”象山区主要领导说。
城市公共设施提升:在细节为城市形象“加分”
自3月20日以来,象山区结合城区实际,把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改造作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重要抓手,第一期7座公厕、3个停车场、2个集贸市场、1个公交站点工程项目全面启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效,第二期工程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也正有效开展。
城市公共设施提升改造,看似都是“小动作”,却与市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在细节上为城市形象“加分”。象山区本着“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宗旨,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基础设施改造问题,成立停车场、公厕、集贸市场、交通站点、城中村、小街小巷、交通节点及环境风貌整治等7个提升改造工作组,同时明确标明了8个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的项目名称、改造标准规范、完成时限要求、牵头部门、责任单位、责任人、联系电话等相关内容,并采取定时巡查、定点检查、跟踪追查等措施,确保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高标准严要求、圆满完成,努力实现人居环境、生活质量、城市功能、城市形象的全面提升。
市容环境集中整治:挥出重拳遏制“五乱”
象山区在第一阶段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中,把整顿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等作为整治工作的重点。辖区各单位严格按照整治行动计划,认真清理整治。针对辖区垃圾乱丢、摊点乱摆、工地乱象、广告乱贴、车辆乱停这“五乱”现象,每天分早中晚三个时段,采取突击整治和机动巡查,白天管控和夜间查控相结合的整治形式,挥出重拳遏制“五乱”,取得较好效果。
据统计,象山区实施市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以来,先后清理乱摆卖2180多宗、占道经营250多宗,暂扣占道摆放物品200多车,拆除占道灯箱广告260多个,清理“牛皮癣”小广告8万多条,拆除乱搭建12000多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220余处,清理垃圾1500多吨,增设机动车、非机动车辆停放点30多处……该区还重点解决了西城路步行街、港湾一号夜市扰民等影响市民群众生活的难点热点问题27个。
象山区交警部门积极完善城区交通安全设施,对城区的交通标线、标志进一步规范,并开展了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在万福路口设卡,对进入市区的重载汽车、农用车辆进行分流,对车辆闯红灯、酒后驾车、无证驾车、超高超重等重点违法行为严管重罚。此外,还加大路面管控,做到全警动员、全员上路,定人、定岗、定时、定路段执勤,将路面定点管理与动态巡逻相结合,大大提高了路面的见警率和管事率。
道路整洁了、摊位规范了、夜市安静了……市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了全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带来的实惠。
落实长效机制:“严管街”从“严”重“管”
全市要求集中整治的7条重要路段,象山区占了6条,在此基础上,城区自加压力,又增加了3条,设定中山路、滨江路、民主路、上海路、信义路、文明路、机场路、南环路、五美路这些重要路段和旅游通道为“严管街”。为切实落实市委、市政府“严管街”管控标准与要求,象山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指挥部着力从建立健全“三项制度”入手,确保“严管街”真正从“严”重“管”。
“严管街”责任主体是依托街道社区、单位与门店,必须强化单位法人、经商门店业主的管理责任,充分调动其参与城市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象山区制定了《象山区“严管街”管理标准和办法》,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按照“以人为本、疏堵结合、划线定位、规范管理”原则,通过对各类经营摊点规划定位,拆除乱设灯箱广告,新增机动车、非机动车辆停放点,加强机动巡查等措施,确保“严管街”街景美观亮化、停车秩序良好、店面环境整洁;创立“白加黑”综合执法和定点巡查制度,每天分早中晚3个时段对“严管街”进行综合执法,与重点路段“定员、定点、定责”结合起来,共同抓好“严管街”管控问题处置,为“严管街”长效管理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象山区主要领导表示,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是提高城市品位、改善投资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象山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市容环境卫生攻坚战已经打响,象山区将举全区之力,进一步加大整治行动力度,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改善人居环境,让老城区焕发新容颜。(刘倩 刘琴)
|